鸠摩罗什法师到了中国,这时候,佛法才真正有显著的成就;他的功德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,是特别的深厚,报答不完的。所以,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,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力量所成就的,也就是他的功德庄严所成就的。
中国东晋的时候,苻坚在长安,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号“秦”的朝廷,历史上称为“苻秦”;因为在这以前,战国七雄时代,秦始皇把六国都灭了,建立了秦朝,历史上称为秦始皇那时候叫“嬴秦”。以后,汉高祖刘邦,又把秦朝给灭了;到了东汉末年,汉分三国──三国就是蜀、魏、吴,蜀就是西蜀,现在是四川;魏就是北魏;吴就是东吴,大约就是在南京这一带。三国以后,就到晋朝;在这个时候的人心,有的还欢喜秦朝,于是苻坚就在长安成立了一个国家,也叫秦,自以为是秦始皇的后人;这国家就是“苻秦”。
当时,有一位管天文学的钦天监,看见天竺(印度)的天空上面有一颗智星──这一个星星是有智慧的;就对苻坚讲:“现在天竺有个大智慧的人,将来会到震旦(中国),来拥护震旦。这个大智慧人,大概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吧!他在天竺,一般人都非常崇拜他,因为他有智慧……” 他怎样有智慧法呢?
这位鸠摩罗什法师,他的父亲叫鸠摩罗炎,是中天竺一个国家丞相的儿子,以当时的制度,本来他应该继承这个丞相的职位,可是他不愿意做官,愿意干什么呢?愿意修道,就想出家修行。于是就各处游学,各处去参访明师。因为鸠摩罗炎的父亲是个大官,所以他到处都受人欢迎。
他一走就走到龟玆国的时候;龟兹国,在现在的新疆库页县,龟玆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家。龟兹国王就到郊外去欢迎他,又请他到宫里头去宴会。吃饭的时候,龟兹国王有个妹妹叫耆婆,对鸠摩罗炎一见就钟情了。因为国王的妹妹,生来就非常聪明,在她本国的所有男人,她都看不上眼,认为都配不上她。这一次见了鸠摩罗炎,一见就倾心,就钟情了。她对她哥哥龟兹国王虽然没有说什么,他哥哥也是聪明人,一看他妹妹对鸠摩罗炎这么样有好感,一定是以身相许啦!于是就把他妹妹嫁给鸠摩罗炎。
龟玆国王就把他妹妹嫁给鸠摩罗炎,没有好久,耆婆就怀孕了;你说怎么样呀?可就奇怪的事情也发生了。什么奇怪的事呢?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语言,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,竟然又会说、又会听,把梵语统统都会了;不单这样,而且她还辩才无碍、智慧大增。
在当时有一位罗汉,就对人说:“喔!这个女人肚里的小孩,可不是平常人,一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……”这个罗汉就讲起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尊者,他说:“以前舍利弗在他母亲肚子里头的时候,也是使他母亲智慧大增;大概这个小孩和舍利弗是一样的。”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在他妈妈的肚子里头,就能帮助妈妈增加智慧。
耆婆生下鸠摩罗什,过了三年,又生了第二个儿子。在这个时候,鸠摩罗什的母亲常常到巧黎大寺去听经闻法。因为她自己的根机非常好,一听法师所说的法,就知道人在这个世上,一切一切都是“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”,所以她就发心想要出家;这时候,鸠摩罗什才仅仅七岁。
他母亲出家的时候,很费了一点手续,什么手续呢?本来鸠摩罗什的父亲以前是想要出家的,可是和龟玆国王的妹妹结婚之后,因为对他的太太有一种深重的爱心,所以就不想出家了;他贪恋这漂亮的太太,又有钱,又有地位,所谓富贵到极点。《四十二章经》说:“贫穷布施难,富贵学道难。”所以鸠摩罗炎因为被富贵所迷,不单他自己不出家了,他的太太想要出家,他也不准。
鸠摩罗什的母亲就下决心,发愿说:“我如果不能出家,我宁可死了,也不要在家。如果你不许可我出家修道,我就不吃饭,也不喝水,唯死而已!”鸠摩罗炎就说:“不吃饭,你就不吃饭;不喝水,你就不喝水。总而言之,我不许可你出家。”
那么最初不吃饭,鸠摩罗炎也不以为然,一天、二天、三天、四天、五天,到了第六天,都不吃饭;不但不吃饭,连水也不喝,什么都没有吃。鸠摩罗炎一看这样子,不行了!如果再不许可她出家,她就真要饿死了;就不想向他太太投降,现在也要投降了,也要低头了。就说:“好啦!你要出家,我答应你!你可以吃东西了!”
鸠摩罗什的母亲说:“你许可我出家吗?那你要先请法师帮我落发之后,我才吃;如果没有落发,等我吃完东西,你又不许可我出家,那我怎么办?”
鸠摩罗炎看在这个情形之下,没有另外的方法,也没有其他的途径可走,就到巧黎大寺,请来寺里的住持方丈,给他太太落了发。落发之后,他太太才吃了东西。
鸠摩罗什的母亲吃完了东西,因为落了发,是个出家人啰!以后就要学习佛法了。由这一出家之后,没有好久就证果了。因为她学习心太诚了──我们对佛法一定要有真正的诚心,如果没有诚心,学多久也不会有所得;因为她诚到极点:“不许可我出家,我宁死!”生死都置之度外!所谓“净极光通达”,净到极点,把什么都放下了;在这个时候,她灵光就现出来,于是就证得初果。
证得初果之后,有一天,她就带着鸠摩罗什到一间寺庙里拜佛。
鸠摩罗什那时是七岁的小孩,到了庙里,看见人家拜佛,他就拜佛;看到人家烧香,他也烧香。啊!又看见在佛前有一个很大的鼎鑪,大约最轻也有一百磅这么重;这个鼎很重的,甚至于十岁二十岁的小孩也拿不动。鸠摩罗什才仅仅七岁的一个小孩子,看见这个鼎鑪很好玩的,很大的,也没有加以思索,很不费力的,把鼎鑪拿起来,就顶到头上了;等顶到头上之后,他就想:“呦!我是个小孩子,我怎么可以顶得这么重的一个鼎呢?”心里这么一想,啊!这个鼎就重起来了,他即刻吓了一声,唉呀!就拿不住这个东西,鼎就跌到地上了。
这一玩,他就明白,因为心里有妄想分别的缘故,一分别了,所以就有轻有重啦!由此之后,鸠摩罗什就了悟了,了悟了什么?了悟世间的事情,原来如此!一切唯心造!在他没有思量分别时,是“重而不重”,本来是重的东西,他也拿得动;一生出思量分别,本来不重的,也变成重了。他由此知道,“这一切,原来都是唯心所造,万法唯心!”所以要是没有分别心,那都是神通,神通就是智慧;你要是没有分别,万物皆被你用,无论什么,甚至于你不需要学,你都会明白。
鸠摩罗什了悟了“一切唯心造”之后,就发心要跟着他母亲出家。
你说,鸠摩罗什这时候出家,他父亲会怎么样?他父亲心里一定很不舍得的;既舍不得太太,又舍不得儿子。太太出家了,儿子也要出家,这时候真是难割难舍,一定有这种情形。或者他父亲就痛哭流涕,也不一定的。但是他的母亲心肠很硬,你就哭,我也一样要出家!鸠摩罗什虽然年纪很小,他也明白出家的道理,所以也要跟着他母亲一起出家。
因为他父亲舍不得他出家;鸠摩罗什虽然年纪小,也照着母亲的方法去做,不吃饭,也不喝水,一定要出家:“我要跟着妈妈出家,要不,我就饿死!”那么也饿了大约四、五天的时间,他父亲一看,就没有法子,于是也准鸠摩罗什出家了。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和他母亲出家的因缘。
这位鸠摩罗什法师,他这个名字真有意思,有什么意思呢?“鸠摩罗什”是梵语,翻译成中文就叫“童寿”,童是童子,就是小孩子;寿就是长命、长寿,在这儿就当“老年人”讲,言其童年而有耆德,就是有老人之德,有老人这个德行。就是说,鸠摩罗什虽然是个小孩子,年纪不大,但智慧非常大,辩才大,道德也大,有长者的风度,有长者的德行,有长者的思想,所以叫童寿;不是他的寿命长,而是他有长者的德行。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。
鸠摩罗什出家之后,就学习小乘的教法;他拜一个师父,谁呢?他师父叫槃陀达多,又叫槃陀蒲达多。每一天,鸠摩罗什法师读诵一千首偈颂;每一首偈颂有三十六个字,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这么多,你看!他一天可以就背诵出;《法华经》那是六万余言,一部《法华经》他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背得出。他读过一遍,就记得了,永远不会忘;不像我们人念一次、两次、三次、五次,念了一个多月,两个多月,三个多月,还背诵不出来,还要拿着本子来念。有的不拿本子念的,也念得很多错。鸠摩罗什法师是过目不忘,念一遍就记住了。
啊!鸠摩罗什法师以七岁的年龄,一天就背诵三万六千个字;你想一想!这种的聪明智慧,和我们每一个人来比较,如何?你说我们若和鸠摩罗什法师比较,那应该怎么样比法呢?
鸠摩罗什法师一天学三万六千字,很快就把佛所说的小乘经典都学完了。学完了,他又学世间所有的医术──医、卜、星、相,所有的这种知识,他都学。医,就是关于医药、医学的书;卜,就是算卦的;星,就是利用出生的星座方位,给人家看看命运如何?你这一生怎么样啊?相,就是相面,看看你的面貌,哪一部份是出贵?哪一个地方是不出贵?富贵的人相貌怎么样?贫贱的人相貌又怎么样?这叫看相。这医卜星相,所有的世间文字,鸠摩罗什法师都学尽了。
学尽了小乘的经教,和世间所有的知识之后,鸠摩罗什法师又同他母亲到印度去学大乘经典。因为他母亲觉悟到自己是国王的妹妹,出家了后,供养不知有多少,这个供养钱,那个也供养好的饮食,一天到晚有好的享受;她自己不愿意有这么好的享受,发愿要学习佛法,要到佛出生的地方──天竺(印度),去各处游历,于是她就带着鸠摩罗什法师到天竺。
鸠摩罗什法师就跟他妈妈到沙勒国这地方──沙勒国,在现在的新疆疏勒县──亲近觉名法师,跟他学大乘佛法,学大乘的佛教。鸠摩罗什法师,先前他学小乘,觉得小乘经典非常微妙;到了印度之后,一学习大乘法门,才知道这是妙中之妙,大乘佛法的境界,是不可思议的。那么学了大约一、两年的时候,鸠摩罗什的母亲就带着鸠摩罗什法师回到龟兹国去了。
鸠摩罗什法师又聪明,又不懒惰,由一出家之后,他每一天学三万六千字。因为他聪明,所以学习经典很快;因为他不懒惰,所以学问就多了。如果单单聪明,他懒惰,也就不能学得太多;单单不懒惰,他若不聪明,也不会学得多。他既聪明又勤学,所以学经教也非常之快。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学佛法的一种经过。
他把大乘的经教学圆满了,就回到龟兹国去弘法、教化众生。
这时,有个国家的一位论师,就是专门用言语和人家辩论道理的人;这个论师自己认为,世上任何人也不能辩胜过他,于是就敲起国家的大鼓;他打这个王鼓,很多人就认为一定是有事情了,都来听了。这个论师就对众人宣布:“无论任何国家的人,任何国家的论师,如果他能把我辩论输了,我就斩首以谢,把我的头割下,送给他作礼物,来谢谢他。”这时候,鸠摩罗什法师正巧从这个国家经过,就问他两个道理;这位论师张口结舌,没有话讲了。没有话讲,但是也舍不得斩头,于是就拜鸠摩罗什法师做师父,跟着他学习。
因为他这样的聪明,这样的勤学,所以一般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聪明的法师;也因为这样子,很多外道的论师就来和他辩论。结果他把所有的外道、三十六旁门、七十二左道,都给战胜了;所以在印度,鸠摩罗什法师的名誉是非常高,人人都崇拜他。
鸠摩罗什法师到了龟兹国,因为他的舅父龟兹国王也信了佛法,就非常恭敬他,用金子造了一个师子座,请鸠摩罗什法师登坛讲经说法。可是,鸠摩罗法师在这个时候,另外有一个目的,就是他预备去度他小乘的师父。因为这个小乘师父,也很多人信仰,如果把他的师父度明白了,就可以度很多人都学习大乘佛教。所以,他的舅父给他造这张椅子的时候,他已有这种计划,想到其他的国家去;可是这样一来,就会令他舅父对他生出一种不好的印象。怎样不好呢?“我这么样好的待遇你,给你造金师子座,都留不住你在这个国家?啊!你这个外甥对舅父都没有一点情感了。”
正在这个时候,本来鸠摩罗什法师想去见他的小乘师父,他师父却到龟兹国来了。就好像现在的海关,有报告来说:“有位印度法师叫蒲达多,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师父,他现在要到我们国家来。”于是龟兹国的国王和鸠摩罗什法师,就到郊外去迎接他这小乘的师父。
国王就问他师父蒲达多尊者:“你为什么这么远来到我的国家呢?”鸠摩罗什法师的师父说:“第一,我听说国王你这样相信佛法,恭敬三宝,所以我来,要见一见国王。第二,我又听说鸠摩罗什法师现在法缘盛大,所以我来看一看他。”于是国王就请他进龟兹国,和鸠摩罗什法师住在一起。
鸠摩罗什法师本来要去度他师父,现在他师父来了,于是就为他师父讲《德女所问经》,德女所问的大乘佛教的道理。
讲完了,他师父就问他:“你对于大乘的佛法,觉得有什么好处呢?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?你舍了小乘而学大乘,大乘的教义就讲‘空’,什么都没有了,那你学它有什么用处呢?‘空’本来就都空了,又何必学呢?”
鸠摩罗什法师说:“这个‘空’里边才有‘有’,真空里边有妙有,妙有里边也就是真空。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彻底的佛法,不像小乘那么多的名相,那么样的拘谨、拘束,得不到解脱,太死板了!”
他师父就说:“你说这个道理,我有一个譬喻,什么譬喻呢?譬如有一个狂人,请了织丝绵的匠人来给他织丝绵。织了一匹布,他一看,说织得太粗了,叫织丝绵的匠人再往细了织。这个匠人又向细的织,织了很多次,织得这个丝绵精细到极点了;可是,这个狂人还不满意,总说这还是粗,手工不够巧妙。于是,那个匠人用手指着虚空,对狂人说:‘你说我这个粗,不是吗?这个最细的丝绵在虚空里边!’狂人看一看,说:‘没有啊!虚空里没有丝绵啊!’匠人就说:‘虚空里的丝绵,是最精细的;因为它太微细了,连我这个织丝绵的匠人,尚不能以我的眼睛看得见,你不会织的,当然是看不见啦!’狂人一听,认为有道理,于是就赏给他很多很多的钱来酬谢他。于是,其他织丝绵的匠人,也就跟着用这种方法,来骗那个狂人:‘我这丝绵是最细的,在空中!’狂人又给了很多钱;左一个,右一个,都是这样。所以你讲大乘法,说是空,空里头才有妙有,但是你看不见!这和这个比喻是一样的。”
鸠摩罗法师说:“不是的!”又给他讲了很多大乘的妙理;来来往往辩论了有一个多月,才把他小乘的师父说服。
这时候,他明白大乘“真空妙有”的道理了!明白之后,你说怎么样呀?他师父说:“我现在要拜你做师父了!”鸠摩罗什法师说:“那不可以的!以前我是拜你做师父的,你现在怎么可以拜我做师父呢?”
槃陀蒲达多尊者说:“我是你的小乘师父,你是我的大乘师父;各有其师,各有其乘,没有关系的!”他这么样一讲,鸠摩罗什法师也就没话说了,就收他师父做徒弟了。
你看!古来的人,根本就没有我相!没有我相,也真是他明白了;如果他不明白呢?“嘿!你讲得再高,还都是我的徒弟嘛!”他不会反拜他做师父。这足证明:古来的人没有我相,就是以道为师;你只要道德高过他,他就拜你做师父。过去的人是这样子,没有阶级的观念,没有人我相的观念。这可以说是无我相、无人相,才能以做得到这种情形。
鸠摩罗什法师在龟兹国的时候,有一次,天气非常地旱,很久很久也没有雨下,他就大显神通来求雨。他预知在三天以内,一定有雨的;把法坛设上了,果然不到三天,就下雨了,所以一般人民对鸠摩罗什法师更加信仰。
当时各国的国王,都请他去讲经说法;每一个国王对他恭敬到怎么样呢?当时有个沙勒王请他升座讲经说法,等鸠摩罗什法师讲经的时候,沙勒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,就躺到那地方,以他自己的身体做为法座,请鸠摩罗什法师坐到他身上来说法;发这么一种恭敬供养之心。一个国王对一位法师这样恭敬,这种的力量,感化得一般人民对鸠摩罗什法师,都是五体投地的恭敬供养。
因为国王都能这样子去恭敬法师,所谓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。”上边有欢喜佛法的国王,下边老百姓一定有更相信佛法的,比国王相信得更厉害。所谓“君子之德,风;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君子──也就是国王──的德行,就像风似的;老百姓的德性,就像草似的;草经过风一刮,就会偃倒到地下。这个倒到地下,并不是真倒到地下,是表示老百姓更加的服从。
因为他有智慧,讲经讲得非常圆满,既扼要又简单,所以让人很容易明白的。当时鸠摩罗什法师不单在龟兹国各处弘扬佛法,在印度到处都讲经说法;他到每一个国家,都受人家恭敬供养。
因为这样,所以苻坚也知道,于是就派一位大将叫吕光,带着七万的兵马去攻打龟玆国,到那儿想把人家国宝给抢来──这个国宝不是珠玉,而是国家一个智人,有智慧的人──把罗什法师给抢来。
说把罗什法师给抢来,这见着我们中国人也是很不讲道理的;我这一说,中国人会有很多人都不高兴,可是我不能不说公道话。当时知道他是国家的一个大德高僧,知道他是一个有智慧的智人,那么应该和人家商量,以外交的的途径,请他到中国来弘扬佛法,他愿意来不愿意来,这个都在不可知之数的,不应该就发了七万兵到那儿硬给抢来了。
所以,你看看,中国佛教兴兴衰衰,三武灭佛 (注),接二连三的,总是有一些个法难。这个法难因为什么呢?就是“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。”因为这个法是抢来的,中国人还自己觉得“我很了不起,这是中国的佛法。”我们现在要知道这个因缘,所以,就是法,我们也不可以盗法,也不可以抢法,也不可以随便去打劫法,要按着真正的方法去学习佛法;这是我的看法,你们的看法怎么样我不知道。
编注:三武灭佛,北魏太武帝因信仰道教,诛戮沙门;北周武帝罢沙门,令还俗;唐武宗信道士赵归真言,痛抑佛教。佛教史称“三武之祸”。
鸠摩罗什法师小的时候,跟着他母亲到处游学,曾经遇到一位开悟的罗汉。这位罗汉一见到鸠摩罗什法师,就对他母亲说:“他不是普通的小沙弥,你要好好的保护着他!如果他过了三十六岁,都不破戒的话,那么他所教化的人,就和印度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所教化的众生那么多。”优波曲多尊者当时行道的时候,住在一个石洞里;每度一个人,他就投一支竹签到石洞里去。最后竟把这个石洞都装满了竹签,可见他度的人是太多了!
这位罗汉对他的母亲这样说,她就告诉鸠摩罗什法师,他也就很相信这个说法。
以后,他陪着母亲到处游学,他母亲证得了三果,观察因缘,知道鸠摩罗什法师的因缘在中国,就告诉他说:“你所度的众生,在东震旦(震旦是指中国),可是对于你自身非常不利。”
鸠摩罗什法师说:“我只要能把佛法流传到震旦去,就是粉身碎骨,或对我自己怎么样不利,我也要去做;因为菩萨发心不是为自己,是要为众生。只要对佛法有所贡献、对佛教有益处,我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不在乎,就生命牺牲了,我都愿意!再有困苦艰难的问题,我也要去做去。”后来,苻坚就派大将军吕光到龟兹国去征伐,就想抢这个鸠摩罗什;吕光果然奉命把鸠摩罗什法师接到中国来。
在吕光没有到龟兹国之前,鸠摩罗什法师就对龟兹国王说:“现在中国出兵来征伐我们的国家,你不要和他对敌,他的目的不是想占领我们的国家,他是有所要求,你应该和他讲和,他要什么条件,你就答应他!”孰不知,龟兹国王不听鸠摩罗什法师的建议,等吕光到了,他和吕光开战就打起来。
那么龟兹国的国王就向沙勒国王来求救;沙勒国王就去帮助龟兹国王,想和吕光来作战,把国家的事情就交给他的太子来管理,他就带着兵去救龟兹国。可是,他这个兵还没有到龟兹国的时候,龟兹国已经被吕光给破了。
那时候,中国军队是很强的,龟兹国是一个小国,一战就战败了,龟兹国王就被吕光的军队给杀了,就把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就给抢去了。本来这龟兹国王是很信佛的,那为什么又被中国的军队给杀了呢?就因为龟兹国王在前生的杀业太重,定业不可转,所以没有法子避免这种的业报。
吕光灭了龟兹国,把鸠摩罗什法师就给抢来了!
那个吕光嘛!还看不起出家人,他心里想:“我们这个皇帝呀!真是没有知识!这么劳师动众,耗费国帑,抢来这么一个穷和尚干什么?智人有什么了不起?他也是有鼻子,有眼睛,有嘴巴,和我们一样要吃饭。”心里不佩服;吕光总是不佩服这个鸠摩罗什法师,觉得他没有什么了不起。不佩服呀,一路上就有一些个问题发生,这些个细节,大约历史也不记载。
可是,走到半路上,经过一个地方,晚间就在那儿扎营下寨。那是在一个山谷里边,地势非常洼下。罗什法师因为有他心通,知道这天晚间会有大水来,就对吕光说:“这地方很危险!不要在这地方扎营!如果大水来了,甚至于都可以把我们全军淹死!”吕光根本就对罗什法师不生信仰,他不相信,就说:“你懂什么!你出家人只懂得讲经说法,你懂得什么排兵布阵!你不要管!淹死?怎么就会淹死呢?”也就不接受他的建议。
这天晚间,到半夜的时候,说巧不巧?嗐!果然山就啸了!山啸就是山洪,山洪暴发,从山里流出水来;这水不知多大,把吕光的军队淹死了五、六千人。他带着七万人马到龟兹国作战,大概死了几千,回来,在这里又淹死了一部份。
由此之后,吕光才知道鸠摩罗什法师是有一点来历的,是有神通的,是个不可思议的人;以后不敢那么轻慢,也就很相信鸠摩罗什法师了。
那么再往前走,走了一段时间,到了凉州,就是现在新疆燕安一带。在这个时候,吕光就听说长安发生了政变,苻坚被姚苌给杀了;姚苌取而代之,做了秦的皇帝,因为他姓姚,所以就叫“姚秦”。“姚秦”和“嬴秦”、“苻秦”是不同的──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,苻坚的时候是叫苻秦。
吕光一听说国内政变了,姚苌做了皇帝;这个时候,他也不回去了,就在凉州这地方,在这半路那儿独立了,就称起皇帝来,国号凉,这就是所谓的“西凉”。
鸠摩罗什法师在凉州这地方的时候,吕光有一位最宠信的臣,叫张知。张知生病的时候,就来了一个婆罗门教的骗子;怎么骗呢?他说他能治好张知的病。于是吕光就给了他很多钱,叫他治病。
鸠摩罗什法师知道这人是个骗子,就对吕光讲:“你就用了多少钱,也治不好张知的病。我可以用一种玩耍的性质,来证明他这个病不会好。我现在用五色线,把它烧成灰,放到水里,如果这条线的灰,还能恢复成五色线的形状,那么张知的病就不会好;如果这个灰放在水里,不能恢复成五色线,那他的病就会好。你如果不信,我们就试验试验!”于是就用五色线烧成灰,放在水碗里,果然灰就浮起来,又变为五色线。
在这个情形之下,吕光还是给张知治病,但是始终也没有治好;没有好久,张知就死了。吕光虽然用了很多钱,也没有一点益处。
这是鸠摩罗什法师不可思议的境界,这种神通妙用,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。
鸠摩罗什法师种种的经历和神通妙用,说起来很多,我们先知道个大概,慢慢研究佛法的时候,就会完全都明白了。
等到姚苌做了几年皇帝,死了,他的儿子姚兴继位。姚兴知道以前苻坚派吕光,去抢鸠摩罗什法师这件事,于是就向吕光要鸠摩罗什法师,吕光不给;吕光死了,儿子吕隆继位做皇帝,姚兴又向吕隆要鸠摩罗什法师,吕隆还是不给,姚兴就发兵去征吕隆。一作战,吕隆战败了;姚兴这才把鸠摩罗什法师请到长安来,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──翻译经典的工作是很艰钜的。
为什么吕光去抢鸠摩罗什法师?为什么姚兴又派兵去接鸠摩罗什法师?因为当时鸠摩罗什法师德高望重,一般人都崇拜他、相信他,所以姚兴把他抢到中国来,才翻译很多的经典。这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的因缘。
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,姚兴就想:“鸠摩罗什法师智慧太大了,没有人可比的。如果这样有智慧的人,不留下一个后人,这实在是太可惜了。”于是就强迫鸠摩罗什法师结婚,赐两名宫里头的美人,给鸠摩罗什法师做太太;他的目的就是要鸠摩罗什法师生出一个有智慧的儿子,好继续他这种的学问。鸠摩罗什法师因为在皇帝的势力压迫之下,没有法子推辞,也就接受了。
可是,接受这个条件之后怎么样呢?因为鸠摩罗什法师对中文不太清楚,但是他对梵文很精通,所以当时就有八百多个出家人,聚会在一起,帮着鸠摩罗什法师从事翻译经典。鸠摩罗什法师主张出家人没有太太,那么现在他自己有了太太;在这个时候,这八百多个出家人,他们不知道这是环境的压迫,他不得已,所以就不佩服鸠摩罗什法师;于是这一些个法师就很不服气,很生气说:“哼!你看!你教我们不接近女人,教我们没有太太!你现在这样子!你尽讲,你尽骗我们!”
鸠摩罗什法师在一早过堂──出家人吃饭叫过堂,过斋堂吃饭的时候,每一个法师面前没有旁的东西吃,只有一包用纸包着的缝衣针,被放在每个人的面前;做什么呢?鸠摩罗什法师就对大家讲:“今天我们没有饭吃,就吃这个针!”这么一讲,你说怎么样呢?这一些个和尚,你看看我,也不敢吃;他看看你,也不敢吃。你望我,我望你,没有一个人敢吃这个针:“怎么吃针呢?他真是胡闹!真是发狂发颠了!怎么叫我吃针呢?”有一些更发脾气了:“这针怎么能吃呀?你叫我们吃针?你先吃看看!”
鸠摩罗什法师说:“哦!你们不能吃啊?好!拿来我吃!”把这八百多和尚的八百多包针,都拿到他面前;他打开了纸包,就像吃面那样子,把这八百多包针都吃了。这一些和尚:“咦!他在做什么?他是不是会变戏法?这针真能吃吗……?”
针吃完了,鸠摩罗什法师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各位都不能吃针吗?现在我告诉你们各位:‘吃得针,结得婚;若吃不得针,就不能结婚。’谁要结婚,那就得先吃一包针!”这八百多个法师一看,喔!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道业,都是不可以的。于是对鸠摩罗什法师也不敢轻看了,也不敢再不佩服了!
鸠摩罗什法师下了座,回到自己的房里,有两个侍者跟着他;鸠摩罗什法师对他们说:“你们帮我做一点工。”这两个侍者说:“做什么工?”“你们把我这针都给拔出来!”在毛孔里头,针针往外出,又都出来了,啊!就像变戏法、做魔术或幻术似的。
在中国的历史上,鸠摩罗什法师有两个儿子;可是他的神通妙用,是不可思议的。我们不能因为他有儿子和有太太,就来看轻鸠摩罗什法师;鸠摩罗什法师真是菩萨示现的。
因为,当时有八百多位出家人,聚会在逍遥园,跟着鸠摩罗什法师一起翻译经典;所以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,非常正确的。怎么知道他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呢?
鸠摩罗什法师一生,翻译的经典,有三百卷。他圆寂的时候,对大家讲:“我这一生翻译了很多经典,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确不正确?有没有错误?不过我现在给你们一个证明:如果我翻译的经典都是对的,没有错误,我死之后,用火焚化,我的舌头不会被火烧化;如果翻译得不对,经典翻译错了,那么我的舌头就会烧化了。”
等到鸠摩罗什法师圆寂荼毗的时候──就是用火来焚化,这个舌头果然一点也没有烧坏,完完整整的,没有被火烧化。由这一点证明,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,都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的地方。
又有一个证明,在中国唐朝的时候,终南山有位道宣律师,是专门修持戒律的;因为他持戒精进,感应了天人给他送饭,他所吃的饭是天上的人给他送饭吃。有一天,道宣律师因为年老,走路就跌倒了,北方多闻天王的儿子,就来把他扶住了。他一看,是天人来护持他,就问:“为什么世间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,那是什么道理呢?”
天人就对道宣律师说:“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──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──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:‘有佛出世,我就要来翻译经典!’从过去七佛到现在,都是他翻译经典;也因为这样,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,一点错误都没有。”
过去七佛是哪七位呢?第一位是毗婆尸佛,第二是尸弃佛,第三毗舍浮佛,第四是拘留孙佛,第五拘那含牟尼佛,第六是迦叶佛,第七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。
由这一点证明,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特别正确。
因为这个,所以我们现在能得到明白经典,讲这个经典,听这个经典,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。如果他不翻译过来,我们就不容易闻到佛法;所以我们都要对鸠摩罗法师存一种感恩报德的心。怎么样感恩?怎么样报德?我们就要发愿,也要弘扬佛法,也要想法子把经典多翻译一点,这就是继承鸠摩罗法师的志愿去做。
怎么样翻译呢?佛说的经典,鸠摩罗法师所翻译的,和佛的意思一点都不差的;所以啊!我们现在翻译经典,一定要合佛意,合法意,合僧意,不能用我们个人的知见来翻译经典。
为什么要把翻译的人放在经的前边?因为如果不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提倡翻译经典,经典就不会这么快传到中国;为纪念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,所以就把他的名字记载到经的前面。一方面是纪念他的德行,一方面是要鸠摩罗什法师负起这个责任,有什么错的地方,翻译不对了,因果在他的身上。有这种种的意思,所以把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记到经的前面,作为后人一种的永远的纪念,永远不忘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。
过去七佛译经师 颖悟绝伦善知识
日记三万六千句 月印八百七俱胝
畅显神源符圣意 挥发幽致契玄机
恩播法界泽后世 大教流通永护持
“过去七佛译经师”: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,是过去七佛都是由他来翻译经典。“颖悟绝伦善知识”:他这种聪明智慧呀!一般的人都比不了他;他真是一个善知识。
“日记三万六千句”:他一天记三万六千句。“月印八百七俱胝”:印,是印可、印证。因为他当时翻译经典,有很多人在那儿翻译的时候,都要经过他的印证,他给证明过这个是对,是不错的;也就是初译、修正、润色、证明,他丝毫不马虎,一定很慎重地审查,一字也不放过去。所以就有个印,就像盖上一个印似的,不是假的啦!八百,就是大家翻译的经典很多,很多的语句,他都给印证。七俱胝,是个大数目,就是那么多。
“畅显神源符圣意”:畅是畅通,显是显明,畅通而显明;把佛法这个不可思议的源流都形容出来了,都表露出来了。符圣意,符是符合,圣是佛的意思,符合佛的意思;佛说这个经典,他所翻译的,和佛的意思一点都不差的。所以,我们现在翻译经典,一定要合佛意,合法意,合僧意,不能用我们个人的知见来翻译经典。“挥发幽致契玄机”:挥发也就是发挥,发挥那最精奥的、最看不见的那种道理;人不能懂的那种道理,他都给发挥出来了。契是契合,也就是符合;玄机就是玄妙里边的那个意思,真是其味无穷。
“恩播法界泽后世”:法界是无边的,他对我们佛教徒的恩,也是无边的;他的功德,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是特别的深厚,报答不完的。“大教流通永护持”:大教也就是佛教,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,这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这种力量所成就的,也就是他的功德庄严所成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