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便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许多潜在的能力。而这些潜能的发挥,除了靠自我努力、自我教育的因素外,还有待于外在环境的助长,如良好的导师、书本、朋友(佛经称之为“善知识”)、学习设备等。佛陀甚至把学生比喻为幼苗,把教师比喻为园丁。每一棵幼苗都能够自行生长,而且能够长成某种形态。但是形态可能有美丑、荣枯之分。假如有好的园丁来照料,经常浇水、灌溉、施肥,幼苗便可以长得更茁壮、更美好。换句话说,浇水、灌溉、施肥是帮助幼苗成长的手段和过程。同样的道理,教师将精粹的知识传授给学生,和启发学生的潜能并不相冲突,而且这两者经常相辅相成,不容易严格划分。
佛陀在《妙法莲华经》的〈药草喻品〉中将各种根器、性向、兴趣不同的学生比喻为小药草、中药草和上药草。小药草是下智下愚的学生,中药草是平庸的学生,上药草是天赋聪颖过人的学生。他把自己譬喻为一片云朵,把自己所说的道理比喻为雨滴。因为学生的禀赋和兴趣各不相同,所以佛陀采取各种不同教育方式来适应、启发他们,使每个人都得到最佳的成长。
纵使佛陀随便说了一些道理,每个弟子因为禀赋的差异,感受也都不同。这好比云朵下过雨后,所有的草木都得到滋润,每一棵花草,都随着自己的需要吸收并保存了适当的水份。所以说佛陀是一位伟大的教师。